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家校共育 > 心理课堂 >

文章详细

“爱”字当先,真情互换


 杨晓瑜 

1.jpg

有教育家说,学校应当是家庭的延伸。这道出了人们对学校所期盼的那份温馨和亲情。没有亲情的教育不能触动人的灵魂,没有尊重的教育无法引起人的共鸣。只有震撼人的情感,开发生命的潜力,懂得珍爱生命的教育,才能成为幸福的教育。幸福的学校是传送爱的学校,让学校在充满亲情的氛围里自由发展;幸福学校是传播爱的学校,使学生在感受教师无私的爱后,在把这种爱自觉地传播给周围的人,进而爱我们的社会,爱我们的民族,爱我们的国家。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学生娇生惯养的多,留守学生多,他们都极具个性,缺乏责任感,自私,任性,无理想无目标等缺点明显。我校在去年九月份启动了亲情家庭德育活动,反响很大,作为初三年级诸多亲情家庭中的一个家长,我在其中也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一些工作,在这里我把自己的所做的工作和心得体会跟大家分享一下。

1、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确保学生健康成长。

经常关心和帮助后进生,特困生、单亲生。这些“问题孩子”大多都存在心理问题,利用一些时机,多与这样的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对症下药,促使他们走出阴影、走出误区,健康发展。比如126班的罗xx,在年级中也小有名气,脾气倔强,上课要么不动,要动就顶嘴。首先我对她并没有厌烦,更没有放弃,而是观察了她好久,才以我们的共同爱好——吃零食为切入点逐渐走入她的内心,了解了她特殊的家庭情况后,首先表达了我的理解,并针对她性格及行为中的缺陷进行了委婉的提醒及纠正,我们经常在大堆零食中促膝长谈,效果很好。至此,罗xx渐渐地进步了,从性格上行为上都走上了正常的轨道。   

2、通过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确保学生健康成长。

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和方法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如:学生的思想认识明显提高,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集体荣誉感逐渐增强,言行举止有礼有貌,打架斗殴,抽烟酗酒,拉帮结派等恶习和违纪行为几乎不存在。

我的家庭中有几个纪律和行为习惯极差的学生。这些学生由于家庭背景复杂,是班级中不安定的因素,是典型的“问题生”。如果对他们出现的问题不及早解决,往往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不能当学生有问题时才去教育,应该在他们各方面表现好的时候进行谈话,及时表扬查漏补缺提出希望效果会更好。使他们逐渐进步成为守纪律的标本、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楷模。比如124班的刘XX、董XX,在班级中经常表现为不合群、认死理等行为,以致发生偶发事件。我对这俩个孩子就用的是这种方法,给他们保持良好行为习惯的源源不断的动力,不仅保一方平安,更是他们逐渐养成良好的品行。

3、通过对生活细节的关注,培养学生的和谐相处的能力。

现在的学生受到的关注多,要求受到的关注更多,人人都这样要求,反而人人得不到关注,人际关系因此更加冷漠不和谐。针对这种情况,我是这么做的,比如天冷了,我会询问学生冷不冷衣服带够没有? 得到肯定的答复,使学生感受到亲情的温暖之后,我会反问:“你不问问老师冷不冷?”他们就会腼腆的遵命,之后我会表示真挚的感谢。如是再三,学生渐渐学会关心我,进而关心其他老师和同学,并形成习惯,大家互相关心关注,人际关系和谐融洽,能够保证愉快的学习健康的成长。

4、高效利用亲情卡,对教育成果进行及时的巩固与加深。

中国人是含蓄的,语言崇尚稳重中庸,一些情感羞于表达。而这样的语言对于初中阶段受各种媒体语言影响的孩子们而言是苍白无力的,正好亲情卡文字的交流方式给了我们弥补不足的机会。在书写亲情卡时,不防夸张些,深情些,甚至煽情些,学生更容易接受,效果会更好。比如“亲爱的孩子,老师最爱的就是你了;看到你生病的样子,老师心疼坏了”等等。

总之一句话,亲情家庭,“爱”字当先,真情才能互换,学生的健康成长永放心间,我们一起努力,让学校成为一个充满亲情的大家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