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科研 > 高效课堂 >

文章详细

更新教学理念,实施高效课堂


王晓翠 

近两年,我感觉教育界好像在进行着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这场战争就是课改。这次课改曾一度使得我们的老师们茫然失措。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在我们的脑海中,对于真正的高效课堂模式没有明确的概念,自我感觉好像没有看到“正版”的高校课堂模式,总感觉自己的是“盗版”的,突然的改变,让大家不知道该如何去掌控课堂。并且对于在教育前线已经工作了十几年,甚至于二十几年的老教师们来说,让大家突然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这也的确需要一个过程。但是,我们又不得不承认,历史上每一次战争的爆发,都有它的必然性。这次课改依旧如此,所以对于这场战争,我们只能参与。况且,我们初中部还经常举行高效课堂赛课的活动,老师们已经潜移默化的熟悉了这种模式,认识了这个朋友,就差和这位朋友长期相处下去了。

说起实施高效课堂,刚一开始,我也很排斥,但去年半年的坚持使用,让我坚定了应该继续在这条路上走下去。去年我生了一场病,八月底,快开学的时候,我想来上班,但当时身体还比较虚弱,向医生询问,医生说,上班没问题,就是别累着自己。所以我就向学校申请先教一个班级,学校也很照顾我。借此机会,在这里插播一个感恩广告,感谢领导们,感谢那么多的老师对我的关心和照顾,我在这里谢谢大家了!(鞠躬)当时我就想,不能累着,那我就上课少讲,让学生多讲,上课少说,让学生多说。就这样,刚一开学,就训练学生上课怎样讲,指导学生上课怎么写。不过庆幸的是在班主任董雪梅老师长期规范的训练,指导下,我也省了很多的劲。即便是这样,也是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比如,学生站在台上,放不开,讲的不够全面,讲的不够透彻,讲不到点上,和同科教师的教学进度相比,差了一大截,当时我也很着急,但坚信坚持就是胜利,就这样,一个星期过去了,一个月过去了,效果凸显出来了,学生胆子变大了,放的开了,语言也有逻辑性了,也逐渐的适应的这种模式。刚一开始,这种模式并不成形,很随意,这还要感谢武主任,在我们语文教研的时候,武志军主任每次都要讲到很多关于高校课堂的内容,比如,高校课堂上如何贯穿“五个一定要”,各个环节如何衔接更好,如何让学生讨论更有效,等等,这对我完善我的高校课堂模式,也起到了很大的帮助。这种模式尤其在去年期末复习的那段时间,效果最明显。让原本如此枯燥的期末复习变得不再枯燥,学生们在课堂上变得更活跃了,更有活力了。我曾私下底问过一个学生,我说,让你们来讨论,让你们来讲,这样上课,你感觉怎么样?他的回答,我现在依旧记得很清楚,他说,老师,我就挺期待上你的语文课的,课上讲的内容也特别容易记住。很好,这就是我想要的结果,一是让学生喜欢上这堂课,二是课上的内容能及时的消化,吸收。本年的高校课堂模式的坚持使用,换来了我对这种模式的认可和坚定。

640.webp.jpg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两点:

首先,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我们只不过是课堂的组织者、领导者、合作者,所以,我们应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归还给学生,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我们自己的教学模式。

其次,学生的积极性很重要。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只是让学生们被动的接受,看似我们好像把所有的知识点都讲到了,讲全面了,也好像讲的很透彻,但是,我们在教学中的效率并不高,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学生没有主动性,他们的积极性也不高。高校课堂模式中,让学生展示,让学生点评,正好符合初中学生好动的特征,能充分调动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们学习的激情和灵感。

有时我感觉,我们在实施高校课堂的过程,就好像我们在摸着石头过河,不过,庆幸的是,我们还有石头可摸,我们不可能原封不动的在河中央呆着,所以,我们要尝试着前行。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我们要更新教学理念,实施高校课堂。让老师们快乐的教,让学生们快乐的学,最后,希望所以的老师在实施高校课堂这条道路上,不忘初心,我们继续前行!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