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
从看得见的量化中探培养看不见的品德修养
王利明
我是一名年轻的班主任,管理经验还不是很丰富,仅就学生德育量化的实施和作用谈谈自己几点看法。
一、现在不少学校实施德育积分制,对学生品行量化打分。德育量化能促使学生做好事,有利于对后进生的管理。德育量化规范了学生的行为,通过积分评比,学生更加注重自己的言行,更加自觉地投入到各项的活动中,通过积分记录,更好地引导学生积极上进,做好事,鞭策落后的同学,批评督促他们。德育积分有利于管理的精细化和具体化,这和我们所实施的一日常规精细化管理以及学生的自主管理都是相辅相成的。我个人觉得德育量化对班主任的工作还是有很大帮助的,尤其是对七年级的学生们。学生们还是非常注重自己日常表现的,用加分扣分制形式体现出的德育量化及时对学生的规范监督,也是对学生的激励。拿我们班举例子来说,每次开事务性班会,学生就像每次月考完等待出成绩那样,既期待又有点害怕公布德育量化分数,这种心理就说明学生内心的重视。学生越重视,就越能体现它的作用。
二、在班级管理中,我将学校制定的《德育量化考核制度》与班级具体情况相结合,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这些都是我通过开班会和学生们讨论,和班干部开会,私下调查等,结合班级实际情况,进一步细化考核内容。制度涉及到的项目除了纪律、卫生等方面,还把作业上交、讨论问题,找老师问问题,课堂课下表现,以及上交赞美条,亲情卡,参与主题班会等也囊括进来,这些都与学生每天的学习习惯或者行为习惯密切相关,可以全面的反映学生的成长,反馈出班级存在的问题。在学校制定的考核方案基础上,我将学生的加分项增多。并且因为我们班学生有一个很大缺点就是上课有些过于活跃,浮躁而不重视实际所学,所以除了德育量化卡以外,我们班还有另外一套表格体系,就是专门对于学生课上课下表现进行量化记录,如课下过关、问问题、讨论问题的次数要记录,是否有课堂打断老师内容、跟着起哄、学老师说话,自习课上厕所等现象发生更要记录,每天要公布,我亲自过目,针对于个别现象逐个击破。有些调皮学生犯错误的次数多了,自己就很着急,对此我不能一棒子打死,断定这个孩子就是坏孩子进行严厉处罚,而是通过讲道理,学生反思,借分并通过好好表现还分,减少扣分次数等措施引导调皮的孩子好好表现,从而对这个孩子进行本质上的改变。所以对于我们班的学生来说,除了用制度管理学生规范行为举止,更重要的是培养形成良好的学风和班风,鼓励他们追求积极上进、乐观进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依据这一理念,我们的调整就将《德育量化考核制度》的侧重点转移到了以鼓励为主,同时兼有规范教育的作用。
这种调整后,学生参加班会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策划的、主持的、参与节目的各尽其责,每次召开主题班会。许多同学一开始是单纯为了加分,到后来许多同学在班会这种自我教育的活动中脱颖而出,锻炼了胆量也锻炼了能力。同时班里助人为乐的现象多了,关心班级事务的人多了,班风和学风都建立的很不错。
三、实施过程中发挥班干部的主人翁意识,各部委各司其职做好德育考核计分统计工作。小组长做好日常课堂课下表现记录,学反馈给各部长;值日班长做好每天考勤记录;课代表做好每科上交作业的记录,每大周末由学习部长汇总;生活部长做好卫生和日常表现记录;活动部长做好赞美条等统计和参与班会的人员统计;最终由班长统计公示等等。在具体实施中,每大周公示要及时,所有信息公开透明,接受学生的监督。在每周的返校事务性班会上宣布并且做出奖惩。在班里培养人人都是班级主人的意识,让学生认识到“人人都有无限的权利做无限的好事,而没有任何的权利做任何的坏事。”每大周考核成绩,对学生来说,都是一次短暂成长的记录,其中有肯定也有提醒。学生很在乎这种成绩的认定,因为这个分数是点滴累积的结果,是建立在客观认定的基础之上,有很强的说服力。
在整个过程中,班干部职责分明,始终起到了管理者的角色。同时,班干部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中有了依据,知道了应该管什么,要怎么管。许多班干部从畏难情绪中逐渐走了出来,愿意为班级工作出谋划策了,比以前更负责任了。
总之,依据《德育量化考核制度》进行班级管理,对于班主任来说,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班级学生的自主管理,减轻了管理上的压力,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上来;对学生的成长来说,少了一些外力的制约,多了一些自觉自愿的因素,更有利于调动他们的内在潜力。
随着学生不断成长,也许德育量化的实施不像七年级时作用好,如何让高年级的学生重视起来,让德育量化继续发挥它的规范和激励作用,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和班主任工作,需要我们继续探究。
上一篇:学无止境,教无止境,研无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