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高考频道 > 信息分享 >

文章详细

河北高考改革 关系到每一个高中生




学业水平考试如何考






改革时间确定




省教育厅日前发布《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试行)》。作为高考改革一部分,我省自2018年秋季入学的普通高中一年级新生开始,实施学业水平考试改革。


普通高中在校学生均须参加学业水平考试,高中阶段其他学校在校学生和社会人员也可报名参加。




学业水平考试分两类




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等级性考试两类。


语文、数学、外语、信息技术、通用技术、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8个科目只设合格性考试

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个科目设合格性考试等级性考试




等级性考试科目计入高考成绩




等级性考试科目计入高考成绩,只能参加一次,且不可以更换考试科目。




等级性考试科目6选3




学生可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6个考试科目中自主选择3个科目参加等级性考试。


选择参加等级性考试科目的考生不再参加该科目的合格性考试。




各等级所占比例




等级性考试成绩以“A、B、C、D、E”五个等级呈现,原则上各等级人数所占比例依次为:A等级15%,B等级30%,C等级30%,D、E等级合计25%。E等级为不合格。




各科目怎么考




在考试方式上,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采用全省统一组织笔试考试方式

信息技术采用全省统一组织网络考试方式

其它科目考试采取省定标准,设区市统一组织实施的方式。




考试时间




全省统一笔试考试每年5月和12月各安排一次,每次覆盖所有科目。




分散在三年考完




学校要均衡安排授课科目,合理安排教学进度,统筹确定不同年级学生参加考试科目的数量。将考试科目分散在高中三年进行,原则上高一年级2个科目,高二年级6个科目,高三年级6个科目。




外省份转入需重考




由外省(区、市)转入我省普通高中学校就读的学生,用于高校招生录取使用的等级性考试科目成绩须重新参加我省学业水平考试。




综合素质评价怎么评

自2017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开始




我省自2017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新的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改变以等级评价方式呈现形式,如实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突出表现,客观反映学生的发展状况。




这些将作为高校录取参考依据

 

1

思想品德

重点是学生参与党团活动、社团活动、公益劳动、志愿服务等的次数、持续时间,如为孤寡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提供无偿帮助,到福利院、医院、社会救助机构等公共场所、社会组织做无偿服务,为赛会保障、环境保护等活动做志愿者。

2

学业水平

重点是学业水平考试成绩、选修课程内容和学习成绩、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成果等,特别是具有优势的学科学习情况。

3

身心健康

重点是《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主要结果,体育运动特长项目,参加体育运动的效果,应对困难和挫折的表现等。

4

艺术素养

重点是在音乐、美术、舞蹈、戏剧、戏曲、影视、书法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兴趣特长,参加艺术活动的成果等。

5

社会实践

重点是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次数、持续时间、形成的作品、调查报告等,如与技术课程有关的实习,生产劳动、勤工俭学、军训,参观学习与社会调查等。








2021年推广至

普通高校招生录取使用




省教育厅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新的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状况的观察、记录、分析,引导教育教学走出“忽视过程,追求结果”的误区,向素质教育迈进。

2020年高等职业教育分类考试招生中将试行参考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录取方式,2021年推广至普通高校招生录取使用。





相关链接


广大考生注意了!

高考全国卷考试内容做如下调整!

     此前,教育部正式公布了《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高考全国卷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也即将公布。从修订内容看,新大纲明确提出,2017年高考将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核内容,充分发挥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比如,在语文中增加古代文化常识的内容,在汉语中增加文言文、传统节日、民俗等内容,在数学中增加数学文化的内容。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称,新大纲更注重体现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和综合性,优化考查内容,调整选考模块,全面考查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另外,增加阅读量主要考查信息时代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的快速阅读能力和信息筛选处理能力。

   语文:2个模块选考

必考

       现行考试大纲规定的2个选考模块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要求学生从两道选考题中选择1道作答。     2017年的考试大纲,取消选考模块,“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均作为必考内容。

       在“古诗文阅读”部分增加了“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内容。

       另外,全国卷考试科目之一“汉语文”也将正式更改为“汉语”,注重对能力的考查,由传统的知识化的表述转向能力化的表述。试卷结构将调整,更强化能力立意。比如 调整I、II卷分值比例,减少对记忆性知识的考查,并根据考生群体的特点增加对读、写能力进行考查的试题,阅读材料由一篇调整为两篇,文体覆盖更全面。同时优化考试内容,增加了对文言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常识考查的试题。

数学:减少1个选考模块

       在现行考试大纲三个选考模块中删去“几何证明选讲”,其余2个选考模块的内容和范围都不变,考生从“坐标系与参数方程”“不等式选讲”2个模块中任选1个作答。

历史:删除3个选考模块

       修订后的历史考试大纲删去选考模块“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探索历史的奥秘”和“世界文化遗产荟萃”,其余3个选考模块内容和范围都不变,考生从3个模块中任选1个作答。

地理:减少1个选考模块

       地理考试大纲删去“自然灾害与防治”模块,考生从“旅游地理”和“环境保护”模块中任选1个模块作答。

思想政治:4项考查目标

更明确

       考试内容没有变化,但对学科“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务”“论证和探究问题”四项能力考核目标的解析内容进行了修订完善,进一步明确考查要求。同时,考题会强调德育导向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的发挥。

物理:1个模块选考

变必考

       物理学科优化了考试内容,修订后的考试大纲删去选修2-2的内容,将选修3-5的内容列为必考,其余2个选考模块的内容和范围都不变,考生从中任选1个模块作答。

化学:删除2个选考

模块

       化学考试大纲删去“化学与生活”和“化学与技术”两个模块。考生可从“物质结构与性质”和“有机化学基础”模块中任选1个模块作答。

生物:选考模块内容

有调整

       在考试大纲中删去选修1中“植物组织培养”的内容;选修1中增加“某种微生物数量的测定”以及“微生物在其他方面的应用”;选修3中“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调整成“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含PCR)”,更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与生命科学相关的突出成就及热点问题。

这事儿听听专家怎么说



蔡守怡:秦皇岛市教育局副局长

建议政府部门牵头组织更高层次的培训 

新高考改革实际上是国家通过改变考试内容、考试标准、录取方式倒逼着学校真正地推进素质教育,这必然引导高中教学由过去的传授知识为主向培养学科素养、发展能力为主的方向转变。

新高考改革实行后,学校教学内容要拓展,教学方法要改革,还要增加体验实验室和选课走班,这可以说是一次颠覆性的、影响相当大的综合改革。

这项综合改革,当前各地都在进行准备,无非是三个方面:

学习贯彻国家高考改革策略;

学习和探索跟未来改革相关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学习上海和浙江的经验;

着手规划准备相关的物质条件。

蔡守怡认为,目前所做的一些培训的级别还不够,没有上升到政府行为,仅仅是教育系统内部在探索,“高考改革是一项综合性的改革,需要多部门共同重视,共同努力才行,比如增加教室等硬件设施需要财政投入,储备教师破解人事制度紧缩的难题需要人事部门解决等等。”

因此,蔡守怡建议,河北2018年将进入新高考教学改革,应上升到政府行为,应组织地市、县区政府领导和人社、财政、教育一把手培训班,切实解决这次高考改革所面临加大教育投入,解决教师缺编的难题,仅仅教育内部是难以应对改革的!

  曹建召:邯郸市教育局副局长

搞懂新高考编个明白卡送家长 

邯郸市教育局副局长曹建召称:“这一影响是深远的,并且是颠覆性的。”他表示,这一改革必将会带来教学上的改革,对学校的班级管理、课程设置、如何开展走班均是考验,“如何做才能最大程度的满足孩子的选择性,这是大家着重要考虑的问题。”

新一轮的高考改革,牵动着各方神经,不少家长表示:“知道要高考改革,可是怎么改,我说不清,自己也研究不透。”

对此,曹建召建议,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可以编一些明白卡不定期发放给家长,明白卡可以结合自身学校特点和政策解读制作,用通俗的语言告诉家长当下阶段的任务和下一阶段目标,家长和学校一同为孩子成长助力。

冯洪:保定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

高考改革的实质是育人模式的改革 

冯洪说,这次改革的实质是育人模式的改革,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研人员、学校管理人员、老师,要考虑“育什么样的人、为谁育人、怎样育人”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改革就要误入歧途。因此,此次改革绝非单纯考几科的改革,也不是选几科的改革,更不是有条件就改,没条件就缓缓的改革。而是育人模式的改革。“所以,无论是办学理念、学校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还是学校办学的顶层设计,以及成体系的管理系统,都要彻底改革。完全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冯洪建议,校长、老师一定要仔细研究此次改革,去读一读课程的界定、起源,核心素养的界定、起源和发展。“我们做过深入细致的调研,先后在多个县、市、区等地调研,校长们面临的困难很多,师资不够、资金不够、教师不够、大班额。这就要求教育行政部门成立专门的机构,指导学校研究这个问题。高中学校也应该加强学习,深入钻研国务院【2014】235号、教育部【2014】10号文件,河北省教育厅的实施方案,拿出切合本地、本校实际的改革方案。”冯洪说。

白延刚:邯郸市教科所副所长

尊重学生水平 分类分层次教学

新高考的背景下,如何设计走班、上课模式如何改革成为各学校最关注的问题。对此,邯郸市教科所副所长白延刚称:“新高考分为必考、选考和学考,在我看来施行分类分层次走班是不错的方法。”

那对于学生数量庞大的学校,走班教学能成功吗?白延刚表示,对于该类学校,可以根据学生选择的科目进行分班,“把三科选修课选择一致的学生聚到一起,此类班就不用走班了。两科选修课一致的同学,只在另外一科上课时走班就好。”


他同时称,在走班教学中分类、分层次教学很有必要,可以根据学生的成绩分为三个层次,每个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水平,选择不同层次的班级,当然学习过程中也可动态地调换班级。

任忠:张家口市教育局基教科科长

教师导师制更适合新高考

进入新高考后,教育模式方面由原来的“学校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转变为“学生学什么,学校教什么”,这是本次高考改革的一大特点,是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老师引导的一次考验。

在这种情况下,任忠认为教师导师制可能会更合适将来的高中班级教学和管理,“导师和现在的班主任不同,导师不但需要具备较高的学科教学水平,还要对学生的性格和特长进行把握,而且还需要深入研究社会和经济,能够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进行针对性的指导,现在这种老师非常稀缺。”

任忠认为,培养教师导师要尽快,“我觉得初中、高中六年一贯制的学校更有利。在学生上初三的时候,学校就可以及早介入。”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