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
北晨老师谈高考:浅析“朋友圈”的文综高考地理“为何难”
韩飞
2017年高考结束,“朋友圈”出现很多文综高考地理题难的言论,其实,这是应试思想和综合素养高考的一次挑战,我相信能力永远是建立在知识基础之上的,高考试题检验的就是平日的知识积淀。我尝试就今年的地理高考试题,做了如下简要分析。
一、难在选择题难度提升
从今年的全国I卷文综地理来看,选择题的难度大幅度提升。今年全国I卷依然延续了近几年的特点,以人地关系为主线,渗透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设问结构上依然是围绕同一主题递进式,多层次、多角度考查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二、难在答题“理科化”
今年的全国I最大的变化是36题由原来的24分变成22分,37题由原来的3问变成了4问,分值变为24分,其它题型基本稳定,整体试卷较去年偏难,学生们考完后都觉得试题不易下手,难以做答,尤其是客观题中第7第8和第9题以主观题中的37题的一二两问,需要学生的分析。而客观题中每道试题都需要分析比较推理,直接能选出答案的试题越来越少,感觉现在的地理越来越像理科了。
如第6.7.8题,6题相对简单,题干中明确指出盐湖面积多年稳定,所以蒸发量与降水应基本一致故选C,7题难度中等,需要结合材料我国西北地区闭合流试分析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比较坡面,洪积扇,河谷,湖盆各自的特点,坡面为基岩,坡度大,水分难以下渗,地下径流少,含水量少,再加上海拔较高地下水易渗入其它区域,所以地下水很少,因此坡面实际蒸发量最少,而其它区域,均为砂质碎屑物质,水份易下渗,地下水相对较多。故正确答案为坡面。第8题中流域内大量种植耐旱植物会导致的结果更需要分析推理,干早地区大量种植绿色植物,既使耐旱也需要水份,而当地降水量很少,植物生长需要从地下吸收水分,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渗入湖泊的地下径流减少,同时当地还可能引河流水进行灌溉,致入湖水量减少,湖泊面积减小,至于A选项湖盆蒸发量增多,说明湖水水量增加,与题干矛盾,D选项中的湖水盐度增加,好像也能说通,干扰程度很大,因为该湖泊为内陆湖,随着入湖水量减少,当地蒸发量又大,盐度肯定增加,但相比较湖水面积缩小来说就不那么显著了。因此比较之后应选湖泊面积缩小。
第9题对于文科学生来说难度较大,要想选出正确选项,必须把材料中所述知识理清头绪,明确丰枯雪年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指得是什么,同时还要弄淸楚膜内气温比室外的温度高,同时还要理清枯雪年相当于晴天,昼夜温差大,搞清楚以上三点,这道题就迎刃而解了,排除C,D选项,从A,B两条线比较得出选B。
三、难在先理解后分析
37题的难点是读懂材料,材料中明确提到在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规律,同学对这句话可能理解不了,如果能把这句话理解了,那第1小题中的答案就不难分析得出,因为对照图6阴坡的变化符合规律,而阳坡没有,说明受干扰的应该是阳坡,阴坡的变化发生在2300米左右,而阳坡在此高度以上基本符合变化规律,所以在2300米以下干扰强度大2300米以上干扰强度减小,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同时题目当中所说的干扰,可能就是人类活动,而随着海拔的增加,人类干扰减弱,也能得出正确答案,此题难度较大,失分率很高,第2小题可以通过平时所学的知识,海拔较低的山脉阴坡的长势较阳坡好,因为阴坡的水分条件好,所以植物多样性高,如果要从图中分析则较难,学生们必须理解题中信息该苔原带部分地区存在干扰的原因是人类活动,并且植物多样性的分布还得符合变化规律,阳坡低海拔区域随高度增加多样性减少,不符合规律,可能就是人类活动干扰,而阴坡从2300米以上植物多样性下降,而此处阴坡的植被多样又远远高于阳坡,阳坡在此也应该有个单驼峰曲线如果补充出来,就能看出阴坡大于阳坡了。以上这几道题难度确实较大,也是学生们失分较高的试题,其他题目均和平时所做练习无太大出入,难度中等。
四、难在如何应对新高考
我校首席教师贾巨明老师说,“最终难在如何应对新高考”。从今年的高考试题来看,高考备考要紧扣考试大纲,搭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之间的联系,强化学生的审题读图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等以应对新高考。他认为:1、 试题难度和能力要求总体保持稳定,自然地理比重较大,虽然个别题有难度,这也正体现了试题的区分度。2、 试题素材新,考查了绿化带,双层覆膜,剑麻等,要求学生能快速结合图文材料分析作答。3、 弱化了区域地理,开放类试题取消,设问方式新颖。往年图表较多,尤其区域图多,对学生空间定位能力要求较高,而今年只有一幅区域图,三幅示意图,两幅景观图。综合题改变了往年传统的一道中国地理,一道世界地理题,而37题用一幅示意图来考查垂直地带性,试题新颖且有一定难度,要求学生把材料和设问有机结合,从材料中提炼答题要点。
五、我校地理“押住题”
同任地理的侯红领老师在文综考试结束时,发现了惊喜。她的学生下了考场说:“老师,您又要火了,有您让我们背的原题。”还有的学生说“老师,我地理爆炸啦!”是的,地理44题,环境保护考查的是外来物种入侵产生的危害,教学中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分析总结过,孩子们认真背过。而且还就是这道题“干旱区的柽柳为耐旱灌木,侧向枝条多,种子多,不易发生病虫害,移栽易成活,近年来……分析该林区潜在的柽柳入侵天然林的危害。”再如37题的2,3问,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都曾做过较为完整的理解分析,孩子们答起来必然得心应手。如果说,高考有押题一说,我们都算压中了。
总之,2017高考地理命题,变化不大、难度有所上升。命题考察能力的同时更兼顾到知识间的相互联系,通过逻辑推理得出正确答案,这样对大部分文科学生又提出了新的挑战,不仅要把知识记住,还要搞清楚知识间的联系,不能单纯的靠背,还需分析理解,提高综合素质,所以高中阶段关于地理的复习还应夯实基础、系统复习、精讲多练、构建体系。能力永远是建立在知识基础之上的。
韩飞:涿鹿北晨学校地理备课组长,张家口市教学工作先进个人,张家口市优秀教学工作者和先锋岗先进个人,张家口市高考重大贡献奖获得者,张家口市优秀班主任;涿鹿县师德标兵;北晨学校优秀教学工作先进个人,优秀班主任,优秀备课组长,连续七年年终考核优秀。2015年任应届文科班班主任,高考一本上线8人,本科上线100%,破县级学校应届文科班本科上线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