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依法治校 > 北晨制度 >

文章详细

消防安全

一、如何预防火灾:

1.不玩火和打火机。不将鞭炮放在口袋中,手中持有烟花爆竹时不要接近热源。玩火十分危险,一旦火势蔓延或者留下火种,容易引起火灾。

2.不吸烟。吸烟危害身体健康,又容易诱发火灾,要教育学生遵守学生守则和学校的规章制度,坚决杜绝吸烟。

3.爱护消防设施。为了预防火灾,防止火灾事故,居民楼、公共场所都设置了消防栓、灭火器、消防沙箱等消防设施,还留有供火灾发生时人员疏散的安全通道,要自觉爱护消防设施,保证安全通道的畅通。 

4.使用火炉取暖,火炉的安置与易燃的木质家具等保持安全距离,在农村,则要远离柴草。炉旁不要存放易燃物品。

5.烘烤衣物要有人看管,人不能长时间离开。

6.生火时,不要使用煤油、汽油助燃,以防猛烈燃烧发生火灾。

7.使用家用电器要符合安全要求,不乱拆卸,以免引发火灾。

8.电器使用完毕或人离开时,要及时关闭电源,以防电器过热而发生危险。

9.使用煤气、液化气器具要防止煤气、液化气泄露,使用完毕应关闭气源。

10.煤气罐应远离火源使用;要定期检查,确保煤气设施及用具完好。

11.不带火柴、‘打火机等火种进入校园,也不带汽油、爆竹等易燃易爆的物品进入校园。

12.实验课需要使用酒精灯和一些易燃的化学药品时,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并且严格按照操作要求去做,时刻小心谨慎,严防发生用火危险。

13.打扫卫生时,要将枯枝落叶等垃圾作深埋处理或送往垃圾站场,不要采取点火烧掉的办法。

14.外出活动时,要自觉遵守公共场所的防火安全规定。

15.一般不要组织野炊活动,确实需要组织的,要在安全的地点和时间,并在老师的指导下用火,用火完毕,要熄灭火种

16.不携带火柴、打火机、等火种和易燃易爆品进入林区、草原、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

17.自觉保护公共场所的消防设施、设备。

18.发现火灾发生,要立即报警,拨打119,这样才能及时扑救,控制火势,减轻火灾造成的损失。

 19.报火警时,要向消防部门讲清着火的单位或地点,讲清所处的区(县)、街道、胡同、门牌号码或乡村地址,还要讲清是什么物品着火,火势怎样。

二、火灾疏散逃生:

1.如果身上的衣物由于静电的作用或吸烟不慎而引起火灾时,应迅速将衣服脱下或撕下,或就地滚翻将火压灭,但注意不要滚动太快。一定不要身穿着火衣服跑动。如果有水可迅速用水浇灭,但人体被火烧伤时一定不能用水浇,以防感染。

2.用毛巾、手帕捂鼻护嘴。因火场烟气具有温度高、毒性大、氧气少、一氧化碳多的特点,入吸入后容易引起呼吸系统烫伤或神经中枢中毒,因此在疏散过程中应采用湿毛巾或手帕捂住嘴和鼻(但毛巾与手帕不要超过六层厚)。注意:不要顺风疏散,

应迅速逃到上风处躲避烟火的侵害。由于着火时烟气大多聚集在上部空间,具有蔓延快、横向蔓延慢的特点,因此在逃生时不要直立行走,应弯腰或匍匐前进,但石油液化气或城市煤气火灾时不应采用匍匐前进方式。

3.将浸湿的棉大衣、棉被、门帘、毛毯、麻袋等盖在身上,确定逃生路线后,以最快的速度直接冲出火场,到达安全地但注意捂鼻护扣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4.寻找避难处所。如果走廊或对门、隔壁的火势比较大,无法疏散,可退入一个房间内(如卫生间),将门缝用毛巾、毛毯、棉被、褥子或其他织物封死(为防止受热,可不断往上浇水进行冷却),防止外部火焰及烟气侵入,从而达到抑制火势蔓延速度、

延长时间的目的。无路可逃的情况下应积极寻找避难处所,如到室外阳台、楼房平顶等待救援。   

 5.多层楼着火逃生。如果多层楼着火,因楼梯的烟气火势特别猛烈时,可利用房屋的阳台、雨水管、雨篷逃生,也可采用绳索、消防水带,也可用床单撕成条连接代替,但一端应紧拴在牢固的采暖系统管道或散热气片的钩子上(暖气片的钩子)及门窗或其他重物上,再顺着绳索滑下。

6.被迫跳楼逃生。如无条件采取上述自救办法,而时间又十分紧迫,烟火威胁严重,低层楼可采用被迫跳楼的方法逃生。首先应向地面上抛下一些厚棉被、沙发垫子,以增加缓冲,然后手扶窗台下滑,以缩小跳楼高度,并保证双脚首先落地。

7.火场求救方法。当发生火灾时,可在窗口、阳台、阴台、房顶、屋顶或避难层处向外大声呼叫,敲打金属物件、投掷细软物品,夜间可打手电筒、打火机等物品的声响、光亮发出求救信号,引起救援人员的注意,为逃生争得时间。    ‘

8.利用疏散通道逃生。商场等公共建筑都按规定设有室内楼梯、室外楼梯,有的还设有自动扶梯、消防电梯等,发生火灾后,尤其是在初起火灾阶段,这都是逃生的良好通道。在下楼梯时应抓住扶手,以免被人群撞倒。不要乘坐普通电梯逃生,因为发生火灾时停电也时有发生,无法保证电梯的正常运行。

三、常见干粉灭火器的使用:

1.右手握着压把,左手托着灭火器底部轻轻地取下灭火器;

2.右手提着灭火器到现场;    .

3.除掉铅封;

4.拨掉保险销;

5.左手握着喷管,右手握着压把;


打印

上一篇:交通安全

下一篇:校内及户外运动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