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依法治校 > 北晨制度 >

文章详细

游泳安全

——溺水事故的预防

    1.安全第一:游泳要强调安全第一,树立安全意识,提高学生对溺水事故的认识,时刻警惕意外的发生;任何的活动都要做到以保障人身安全为首位;严禁到偏远的池塘或有急流、旋涡等水情复杂的地方游泳,也不能到江、河、湖、海、水库等大面积的水或游泳,

特别是对当地环境不熟悉的水域;更不能在狂风、暴雨的天气游泳。生命只有一次,为了家庭、社会的责任,我们要珍惜自己的生命。

   2.掌握遇险后基本的处理常识:

   (1)及时呼救:逼到意外或危险时应迅速及时发出求救信号,以取得别人的救助。

   (2)争取对间:时间就是生命;危急关头要保持镇静,在水中尽量采用仰卧位,呼吸要做到深吸、浅呼,争取更多时间等待获救。

   (3)靠岸意识:在有能力的情况下,努力向岸边靠拢,靠岸越近获救的机会越高。

   (4)培养自救意识,提高自救能力在水中活动,如果突然发生身体不舒适或其他意外时,必须马上喊“救命力,救生员或其他人听到后会来帮助你的,但是如果没人来帮助你,你必须保持冷静,设法自救。

利用漂浮物求生:如救生圈、救生衣、浮板、木板等能在水中浮起来的物件。

    ③肌肉抽筋自救法

    肌肉抽筋常见的部位是小腿、脚趾、大腿、手指、手掌等;无论抽筋发生在什么部位都要及时采取拉伸肌肉的办法进行解救,保持镇静,千万不要惊慌,否则更危险;如小腿后面的肌肉抽筋是最常见而多发的部位,解救的方法是一手按住膝盖,另一只手抓住脚底(或脚趾)做勾脚动作,并用力向身体方位拉,反复做几次,放松片刻,肌肉抽筋部位则可缓解;大腿抽筋时,可用两手抱住小腿贴近大腿,反复压下直到解脱。

    总之,预防意识和自救能力必须在平时培养和训练。而在水中遇险后,又必须建立在沉着、冷静、积极的基础上,运用合理的、正确的自救手段和方法,达到自救或被救的目的。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