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北晨新闻 > 校园新闻 >

文章详细

展现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品德情操——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1卷古诗鉴赏浅析


2018年6月7日,一年一度的高考又拉开了帷幕。今年高考语文全国1卷古诗鉴赏部分与往年相比略有不同,主要体现在分值的分配设置和选择题的变化上。该题的总分由往年的11分减少到9分,选择题也由过去的双选变成了单选。

2018年河北高考语文所选古诗为中唐时期著名诗人李贺的一篇七言律诗,题目为《野歌》。诗歌原文如下: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640.webp.jpg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是中唐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并称“唐代三李”,有“诗鬼”之称。他英年早逝,一生只活了27岁。同学们在初中时学习过李贺的一首描写边塞战争风云的诗歌《雁门太守行》。在高中阶段,另有李贺的一篇有关音乐描写的诗歌《李凭箜篌引》收录在选修课本《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一书中。《李凭箜篌引》一诗语言峭丽,构思新奇,用大量笔墨渲染了乐工李凭的箜篌乐曲惊天地、泣鬼神的动人艺术效果,使用了大量的联想、想象和神话传说,充满了浪漫主义气息。

李贺的诗风以空灵甚至诡异见长,内容多抒发怀才不遇的悲愤,描写幻想中的神鬼世界,描写人民疾苦,揭露时弊,歌颂边塞风光等。他的诗大多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的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从内容和主旨来看,《野歌》一诗即属此类,是一首即事感怀诗。

 

640.webp-(1).jpg

诗题“野歌”二字,可理解为在田野之中放声高歌。由此可引发追问:诗人野歌的内容是什么?野歌的动因呢?即为什么而野歌?

诗的开头两句:“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表面看是在写诗人手挽桑弓、仰天射雁的高超射技,实际上是借此喻指诗人的出众才华。高空飞翔的鸿雁,形象化地比喻自己的理想宏愿。诗人踌躇满志,志在必得。而三、四两句“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正是诗人在理想与现实极度矛盾的情况下排解郁结在心头的苦闷与悲愤的一种方式。首联与颔联相互关联、比对,可以感知诗人理想之路受阻,人生遭遇挫折的愤懑。诗人“肥衣冲风”、“带酒晚歌”的洒脱正是内心强烈愤慨的自然宣泄。“黑”字隐约给了诗人一种环境过于压抑的感觉,“北”风让诗人敏感于世风的炎凉,人情的冷漠。置身于如此压抑的社会环境,面对如此炎凉的世风、冷漠的人情,诗人依然肥衣冲风、饮酒高歌,其感情何其沉郁愤激,其气概何其慷慨豪迈!如此开怀畅饮,长时间纵情高歌,一个豪放、洒脱的诗人形象便宛然如立眼前。

诗的五、六句“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是诗歌的主旨句,是诗人不甘沉沦的自勉,表达了诗人的高远志向,寄托了对未来的热情向往,抒发了诗人希望为国效力的愿望。“枯荣”指人生的得意与失意,而“天公”正是造成“不等”(不公平)的命运的罪人,理应受到责怪。但是在作者心目中,严冬过后终将是生机盎然的春天:“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这表现了诗人的乐观自信,对光明未来充满了信心。这是一个青年诗人虽遭挫折,但对社会还是充满希望的真实心态。

640.webp-(2).jpg

在2018年河北高考语文卷诗歌赏析的考查题目中,选择题所给的B选项“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理解有误,原诗中“屈穷”意指有才志而不能伸展,不能理解为“生活贫穷”。

诗歌的问答题问道: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义?请简要分析。此类问题属于句子赏析,答题思路上一般先要准确说明句子的含义和使用的手法,然后联系全诗指出表达了什么情感。最后两句从意思上看,可解释为“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从手法上看,使用了比喻并化情于想象之景,这美好的景物正是诗人乐观心态和美好希望的象征,表达了诗人虽感叹生不逢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640.webp-(3).jpg

接下来由对最后两句的理解反观一下选择题的C选项“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我们不妨把两首诗都写到“春柳”的句子拿出来比较一下。李贺的《野歌》中所写的“春柳”是“条条看即烟濛濛”,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有天街小雨之后“绝胜烟柳满皇都”的诗句,两诗皆以烟喻柳。何为“烟柳”?柳在未出叶之前,只是黄嫩的芽,甚美,烟柳却是蒙上了水汽,或是飞絮,当柳叶长的茂盛之后,成片望去仿佛笼罩着烟雾一般,故而得名。由此可知,两诗写春柳的方式相同。在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柳永词两首》中的《望海潮(东南形胜)》一词中,也有“烟柳画桥”的美景描写。

以上只是本人对河北2018年高考语文卷古诗鉴赏部分的一些浅见,如有不足之处,敬请指正。总之,本次考试的诗歌鉴赏难度适中,只要同学们利用好平时所学知识,冷静分析,沉着应对,一定能够答得准确而精彩!

640.webp-(4).jpg

 

    【作者简介】

    张筱伟:涿鹿北晨学校2018届高三语文教师,语文备课组组长,河北师大中文系毕业。张家口市语文优质课一等奖教师,涿鹿县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五届“夏青杯”朗诵大赛优秀选手,赛区第四名。2008年“三祖龙尊杯”主持人大赛金奖获得者。

  

        详文 请关注  2018年6月9日 【张家口日报】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