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
“地大务博” 常考常新——2020全国文综地理试卷分析
特殊的2020年高考已经尘埃落定。关于文综试卷的难易众说纷纭,电子版试题公示后,我对地理部分作了如下分析,希望给后来者一些有益的启示:
1、可持续发展和人地关系协调
第一题从延安市治沟造地开始。习近平今年4月在陕西考察强调,陕西生态环境保护,不仅关系自身发展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而且关系全国生态环境大局。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今年5月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说,“14亿中国人的饭碗,我们有能力也务必牢牢端在自己手中。”14亿人要端牢自己的饭碗,必须依赖于农业的可持续反展。选择题1—3正好考查了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的“治沟造地”工程,该工程是2012年国土资函批复、列入全国土地整治重大工程,生态建设成果显著,是增良田、保生态、惠民生的系统工程。材料“田水路林村”综合治理模式中的“生产集约高效、生态山清水秀、生活宜居适度”分别体现可持续发展的三个维度,即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选择题4—5题考查东北地区盛行风与居民区布置,综合题36题考查“顺坡垄方式”种植葡萄与自然环境中的降水、光照、地形等因素的关系,这些题均体现了人地协调观,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要因地制宜,与自然环境相适应,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和保护自然。两组题一个来自于生产,一个来自于生活,考察综合分析能力。
2、热点问题,常考常新
从2016年选择题7—9海岸带贝壳堤到今年选择题7—8题吹沙造地,人工岛淡水资源的开发,其时代背景就是我国正在强化公民的海洋意识。为了捍卫我国的蓝色领土,近年来我国在南沙群岛进行填海造陆的宏伟工程,
2019年全国Ⅲ卷考查全球变暖对西伯利亚地区的影响,今年选择题9—11题考查气候变暖对长白山岳桦林的影响。44题分析高原高原鼠兔对高山草甸退化的影响。可见环境变化一直是地理高考关注的热点,而且不仅限于选做题44题。
3、强化对地理过程的理解,注重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考查
近几年全国卷的37题,题型稳定,难度也稳定,区分度高。从2017年山地苔原带生物多样性垂直分布到2018考查嫩江西移,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形成扎龙湿地的变化过程,再到2019年考查板块运动导致里海变迁。今年考察流水作用对熔岩台地地貌的影响,一些学生依然出现答题困难。因为这些题都是都注重对自然地理规律或过程的考察,要求具备很强的逻辑推理能力。
2020高考刚刚结束,2021年备考已经开始。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高三备考要让学生牢牢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树立人地协调观。要紧紧抓住学科主干知识。除了引导学生概括地理事像的时空分布规律外,更要探究其形成过程。多引入一些来自于生产生活的新鲜案例,分析和地理环境的关系。复习课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探究、讨论、演示。比如风蚀蘑菇具体是怎样形成的?钟乳石和溶洞的形成过程一样吗?专题、模版可以整理,但是关键在于理解和结合材料综合运用。
大地理,务必博学,实现厚积薄发。
【作者简介】
王占勇:北晨学校高中部高三地理备课组长,高级教师。因成绩突出,多次荣获张家口市教育先进个人,市高考突出贡献奖,市优秀教师,涿鹿县先进教育工作者,县优秀教师,县高中骨干班主任,县“四个一”教学能手, 首届涿鹿县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素质大赛一等奖。撰写的论文《书写壮美的教育人生》在教师师德论坛征文评比中获得市一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