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北晨新闻 > 校园新闻 >

文章详细

明晰2020 备战2021——2020全国I卷化学部分评析

    一整体评价

    2020年高考化学试题精心选取日常生活、生产环保、学术探索、实验探究等情境素材,聚焦学科主干内容,丰富信息呈现形式,突出关键能力考查,发挥化学学科独特的育人功能,提升考试评价的积极导向作用,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在试卷结构、考试重点和命题风格等方面保持着延续性,稳中有新,稳中有变,信息多样化、素材新颖化,更突出应用性和创新性。试卷既关注到文化传承、科技进步和国家发展等核心价值,也反映了当前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性需要。试题难度与往年相比稍有降低。全卷以中等难度试题为主,既实现了平稳过渡,同时也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和选拔高校所需人才。全面落实“一核四层四翼”高考评价体系的要求,突出了全面科学高效。

    与2019年相比保持稳定和一致,如7个选择题题型仍然是化学与STSE、有机物性质与结构、实验设计与评价、化学反应机理、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电化学、滴定曲线分析。三道必考题26题工艺流题制备NH4VO3。27题实验题:以电化学为基础探讨不同价态铁的氧化还原能力的实验过程。28题基本理论合题:对热化学、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率的综合考查。36题有机合成题,与以往高考相比没有出合成路线。   

    二、试卷结构

    2020年的高考理综化学试题仍然按以往的7+3+1模式(7个选择题共42分,3道必做大题共43分,选考题15分)。选考题“二选一”,考生从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和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二选一。

    全卷知识考查覆盖更加全面比例更加合适: 

               2020年高考理综化学全国卷Ⅰ)试卷结构与考点分析 

   试题的具体特点

  1、聚焦时代主题弘扬核心价值发挥学科独特育人功能

  一是融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知识,展示化学价值,增强立德树人的时代性。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核酸检测试剂、各种治疗药物以及大量的病毒消杀剂,均与化学科学密切相关。如全国I卷第7题以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第七版)中提出的一些常用灭活病毒药品为素材,考查有关化学知识。

  二是挖掘我国古代文化中相关素材,呈现传统成果,增强文化自信。化学试题高度重视美学素养的考查,通过精心选取素材,让学生在解答化学问题的过程中,思考美的化学本质,提升审美情趣和能力。如全国I卷第8题以中药材中提取的前列胡醇为背景,考查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展现中医药的神奇魅力和作用,弘扬中医药文化。

  三是精选我国学者发表的研究成果,展现最新成果,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化学命题坚持精选我国科学家发表前沿研究成果为情境,在考查学生的化学知识基础上,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2、聚焦学科实践考核关键能力体现高考内容改革要求

  一是丰富试题呈现方式,考查信息整理能力。信息整理能力要求学生能对大量、看似无规律的信息进行筛选、分类、转换、归纳并形成新的科学、准确和有序的信息。如全国I卷第36题提供“吡啶是类似于苯的芳香化合物”“苯胺与甲基吡啶互为芳香同分异构体”等含氮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学生只有掌握这些信息,才能进一步书写符合要求的结构简式或反应方程式。全国I卷第13题以强碱氢氧化钠溶液滴定二元酸的酸碱中和反应为背景,将酸碱滴定过程中pH变化、分布系数的变化与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体积的变化关系整合一张数据图中,呈现了一个自变量下的多个因变量变化过程,考查学生从图中获取、使用复杂数据信息的能力。

   二是选取学科前沿成果,考查辩证思维能力。在某些放热反应中,一定温度下转化率越高反应速率越小。因此在实际工业生产中,要利用辩证思维的方法,依据转化率、反应速率(产能)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寻找最合适的工业反应温度。如全国I卷第28题通过给予陌生的二氧化硫催化氧化的反应速率方程,要求学生正确理解一定转化率下反应的最适宜温度,并正确分析速率温度曲线中反应速率随温度变化原因。

   三是精心设计问题,考查学科化的语言表达能力。化学学科化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交流和展示理论学习成果、撰写实验报告、发表科研论文的基础。试卷的化学试题要学生利用化学专业术语准确表达思考结果,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如全国I卷第26题分析加过量氯化铵的原因、第27题阐释检验电极活化反应完成的方法。

    3、聚焦教学实际落实素质教育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一是注重学科主干,夯实学生发展基础。根据课程标准中课程内容的设置,结合纸笔考试的实际情况,高考化学试题考查主干内容,同时探索将几个部分内容进行综合考查。

  二是注重学科特色,考查学科核心素养。今年高考命题基于化学学科特点,坚持素养导向,选取真实情境作为测试载体,将实际问题编制为试题,全面考查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全国卷的元素无机试题均取材工业生产实际,化学反应原理试题、物质结构与性质试题以及有机化学基础试题均选自学术科研论文,考查学生在真实情境下阐释催化反应机理、分析物质转化流程、判断适宜操作方法,解决生产实际和科学研究中的问题。

   三是注重难度调控,关心学生切身感受。在保证试卷总体区分度的前提下,为提高学生的感受度,提高学生答题的积极性,今年化学从三个方面合理科学调控试题难度。第一,试题涉及的元素贴近学生学习实际。试卷考查的大多数物质都是学生熟悉的或者生活中常见的铁、铝、镍等金属元素和氯、碳、氧、氮、硼等非金属元素。第二,转变有机试题的考查思路。第三,改变计算题的考查方式。大多计算题注重考查化学基本原理,或只要求学生给出计算式,或以选择题的方式呈现供学生选择。

    4、试题特色选择题难度降低非选择题稳中出奇

    ① 注重基础,强化学科必备知识。

    2020年高考大部分试题是以学术专著、科技期刊、会议论文、技术专利等资料为素材背景编写的。例如,第12题以科学家近年发明的一种新型Zn-CO2水介质电池为载体,将科学研究与应用热点课题作为情境,考查电池的相关知识与原理。体现了化学与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和能源科学等的紧密联系,反映出化学作为一门中心学科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考生不仅需认识到化学学科在生产生活中非常重要,而且需认识到学科基础必备知识的重要性。例如第7题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为背景,既考查了考生对社会热点的关注度,又考查考生对物质性质的掌握情况。第9题考查常见气体的除杂,体现学科基础必备知识的重要地位。

    ② 结合实际,培养化学学科素养。

  试题围绕关键能力进行层次递进的设问,测量不同认知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同时引导课堂教学培养考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等化学学科素养。例如第26题,以黏土钒矿为原料制备NH4VO3为背景,聚焦物质转化行为,考查调节溶液pH对物质转化行为的影响,考查物质分离、提纯及制备,以工艺流程图中核心反应过程的理解是解题关键。第27题,从电化学角度验证不同化合价铁的氧化还原能力,充分体现化学知识原理与实验的完美结合。第28题,延续了近年化学反应原理难度较大的风格,考生要较好的完成此题需要较高的化学学科素养,关键能力的形成是素养的支点。

    ③ 把握全局,构建学科思想方法。

    2020年高考化学试题在强化“双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重能力的基础上深入挖掘了学科思想方法,在试题情境中丰富了学科思想方法,渗透化学学科思想方法的考查。下表是卓越教育高考改革研究委员会化学专家团队对部分试题考查化学思想方法的解析。

    5、2020年高考理科综合全国Ⅰ卷化学部分题蕴含的化学学科思想方法

   ①选择题:

  选择题整体难度降低,前三道7-9题难度较低,第7题以新冠病毒为背景,第8题考查有机物的基本性质,第10题为反应原理题,考查读图和信息加工的能力,第11题与以往考查形式不同,以人造放射性元素为载体,注重知识迁移的能力,第13题考查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突显知识应用能力的考查。

   ②填空题

  与往年高考相比,2020年全国Ⅰ卷的26题遵守以往传统的实验与工艺流程模块,以黏土钒矿制备NH4VO3为背景,考查了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知识点,基本保持了历年高考的考点和套路,难度相对较低。第27题,从电化学角度验证不同化合价铁的氧化还原能力,注重实验原理的考查,对功底扎实的考生会有较大的优势。第28题化学反应原理模块,其难度较大,为本次高考化学部分的压轴题;卓越教育高考改革研究委员会化学专家团队认为本题与传统考查形式不同,不管是从题目信息还是考查形式,稳重求变,具体表现在:

  (1)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常规考点,根据三段式计算转化率、用平衡分压来算平衡常数。

  (2)体现试题的区分度,每一个小问考查比较独立,互相之间关联小,根据不同能力的学生拿到不同的分值。新颖的图像情景但是实质是关于计算的综合考查。

   ③选做题

  选修3:本题以2019年科技热点磷酸铁锂为素材背景,考查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和电离能、化合物中成键原子的轨道杂化形式、空间构型、晶体结构等内容。难点是观察比较出几个图形的基本变换细节,考查方式灵活。体现对于科技前沿知识的重视。

    选修5:结合了最新药物研究的成果,考点方面,今年没有考查合成路线,本题考查学生的息提取能力,并且根据提示信息去判断化学键的断键和成键情况。

  四、2021年高考备考建议

  1、注重基础零散知识,多积累;强基础,以不变应万变。

 相较于之前的综合卷,知识点考查会更加细致;另外,按照以往惯例,改革的第一届高考,试题难度都不会太大。结合以上两点,对于基础扎实的学生优势会体现的更明显,如三氯甲烷的考查。

   2、注重思维,关注新情境、新图表、新题型、科学热点,拓展学科新视野。高考作为“选拔性”考试,必然要强调能力的考查,而“新情境”题型就能很好的考查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加工能力。

  3、加强审题能力,尤其是学会抓关键词;学会将复杂图表简单化,避免无从下手。

      4、注重选修四反应原理元及选修五有机化学的复习

  化学选修四、选修五是必修的延伸拓展升华,既能单独出题,又能穿插在实验综合、工艺流程、和原理有机综合题中。今年高三的复习中一轮系统全面、二轮点线面织网,题型整合练到位。

  5、规范答题,提高效率

 在平时的作业和训练过程中,学生化学用语表达不准确、不规范或词不达意很普遍,考试中失分惨重。所以,无论是作业还是平常的考试,一定要严格要求,规范训练。对出现的问题要逐一分析,对常错的或不规范的地方要反复训练,答题时切实做到专业术语的准确运用和语言表达的规范化,做到“会的应该是对的。对的应该是全对”。收集和学习近三年高考评分细则,咨询参加高考阅卷人对评分标准的解读,积累学生中常犯的典型性错误,做足指导学生答题规范的准备工作。

    6、收集资源,精心筛题组卷

   ① 精选题目,对手头的复习资料的要求是不需要讲解得太多,总结不需要太详细,但习题要新,要对历年的高考题进行改装,融入新思维,渗透新解法。挑选覆盖主干知识和重点知识的专题,依据高考说明中的例题,对各地的模拟习题进行筛选,剔除偏、怪、陈题,分出讲解、必做和选做题,要求学生不看教材不做题,没有归络不做题,心中无重点内容不做题。使学生再一次对重点内容加深印象,在理解和解题能力上产生飞跃。

   ② 进行( 7+4 )专项训练,( 7+4 )题型和对知识全覆盖的综合训练(九点四大块),老师要根据学生情况亲自出题,再由本校同行来认真审题,给出详细评分标准。将各种考试形式穿插进行,既有针对性课常训练又有适应性的限时考试。认真分析试卷中学生出现的的主要问题、失分较多的题目等等。一定要求精挑细选,合理组卷,尽量达到考点的大面积覆盖,提高综合能力。

    ③ 加强交流,多方收集信息。与高一、高二老师交流教学心得,与其他学校同仁交流备考方法和经验,上网收集新的与化学相关的信息,使知识不断充实和更新。

      【作者简介】

       苏建军:北晨学校高中部督导室主任,化学骨干教师,高级教师,张家口市优秀教师,市骨干教师,市首届激情教师,市高考突出贡献奖获得者,市德育先进个人,河北省化学奥赛优秀辅导教师。多次荣获涿鹿县政府嘉奖,县师德标兵、县模范班主任、县优秀教师、县教学先进个人、县课改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李永旺:北晨学校高中化学教研组组长,中学高级教师,张家口市模范教师、张家口首届激情教师、张家口市优秀教师、张家口市德育先进工作者、涿鹿县优秀教师、优秀教研工作者等。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