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
增强文化认同,弘扬时代精神——2020全国高考文综历史部分评析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举国瞩目的高考在紧张有序中落下帷幕。我们高三历史教研组第一时间找到了高考试卷认真研究试题,认为试题总体难度正常,但有个别试题干扰选项错误不明显,起初有点担心同学们状况。在全部考试结束后立即和学生取得联系,询问学生的答题情况,选择题部分多人一个没错,只错一个的同学也有很多,相当一部分同学的错题集中在2、3个,总体效果理想。
关于2020历史全国I卷我们高三历史教研组做了认真的分析,2020年高考全国Ⅰ卷文综试卷历史试题的试卷结构、题型题量、考试难度均相对稳定,具备区分效果,重点考查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核心价值。突出历史学科在“五育并举”中的独特价值,有利于高考选拔德才兼备的人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要求。
1、以史育人,增强立德树人时代气息
历史试题通过选取美术史、书法史、戏剧史等领域的素材,强调考查的实用性和学科间的综合渗透。如全国I卷第25题以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的代表作《步辇图》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挖掘中国传统绘画作品的艺术风格和特点,以及其中蕴含的史料价值。
2、深化改革,聚焦关键能力考查途径
对阅读理解和信息加工能力的考查,历史学科注重依靠不同类别的史料和多
元化的素材呈现形式,考察学生对信息进行读取、筛选、分类、归纳、提炼、阐释的能力。借助任务驱动、增强探究与开放性、改进作答指向等手段,历史学科加强了对批判性思维、历史辩证思维能力的考察,通过增加主观题设问的针对性等方式,历史试题加强了对于语言表达和组织论述能力的考察。如全国I卷第42题是开放性试题,要求学生根据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的特征,拟定一个能够反映该时期某个特征的书名,并以简练、概括和符合逻辑的语言以论证,考察语言组织、逻辑思维、写作表达能力,表述的清晰、合理程度在考生的最后得分中占有一定的比例。
3、稳定预期。彰显特殊时期人文关怀
2020年高考历史学科注重史料和素材的公平性和表述的规范性,使试题更加符
合学生心理预期。为降低疫情对不同学生群体的影响,历史学科试卷结构、题型题量、阅读量、考察内容等均保持稳定,试题更加符合考生的认知水平。如全国I卷第24题考察分封制等,对基础主干知识的考查增加,使基础扎实的学生更有获得感。
4、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弘扬新时代使命精神
历史试卷通过选取经典素材,采用新材料、设置新情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汇聚共识,凝聚力量,培养学生关注时事、崇拜英雄的品德修养和责任意识。如全国I卷第47题,通过介绍苏绰的治国之才和高尚人格,考查苏绰成才的原因及意义,培养学生树立报国之志和提升个人品质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第32题,以陪审团在雅典和罗马不同的职责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西方古代法制建设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5、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厚植爱国主义精神
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百余年的救亡图存中所积累的中国伟大革命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刻的民族信念和精神追求,引导考生增强国家认同和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如全国I卷第24题,采用楚君自立为王的历史典故,考查学生对周代政治传统文化的认识;第27题,通过清代纂修宗谱普遍化的场景设置,考查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辩证认识。二者重在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和文化认同。
6、呼吁世界和平、友好、合作,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世界各国命运与共、团结协作,以理性消除偏见,才能破解各种世纪难题,维护人类共同的家园。试卷中涉及的知识,着重培养考生的国际视野和世界意识,启迪学生成为活在中国的世界人和走向世界的中国人。如全国I卷第28题,采用英国人创办的《格致汇编》统计表,考查考生对晚清时期西学东渐的历史解读,重在培养当代中国青年的全球观念,学习世界上一切民族的优秀文化,认识到人类文明的多样性、交流性、包容性。第35题,通过墨西哥的外贸政策,考查考生对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趋利避害,努力维护世界和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从总体上看,今年高考历史试题与以往历史题的主要框架上并没有特别大的出入,但是在材料提供、主题引领、问题导向、情境创设上另有新意,稳中有变,既体现了历史学科自身的传统性,同时又体现历史学科发展的创新性。这对于以后考生学习这一学科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简介】
郭玉华:北晨高中部高三年级历史教研组备课组长,连续担任高三历史教学工作,成绩优秀。所在年级历史教学成绩突出,多次评为优秀教研组长。多次荣获市、县优秀班主任、高考研讨优秀教师。
杨晓东:北晨学校高中历史骨干教师,河北省历史学会成员,荣获省骨干教师培训优质课二等奖,张家口市教学先进个人,多次荣获县市各类嘉奖。